【资料图】
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在各类影视作品中看到有人说“这是我最后一次XXX……”,“干完这一票我们就退隐山林……”之类的话,那么他大概率非但“最后一票”很难干成,甚至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所以听到雷总说“小米汽车是我最后一次创业”的时候心里不由地“咯噔”了一下,担心他能不能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活”下去。
尤其此次2023年度演讲中,期待已久的小米汽车竟然没有成为“One More Thing”,这就让不少准备将小米汽车当做自己“人生第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观众略感失望,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小米汽车现在怎么样了?这车还要造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头说起……
这车就非造不可吗?
事实上,不只是小米执着于造车。近些年来,百度、华为、阿里巴巴、联想、360等科技巨头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的赛道,投入资金高达百亿,好像每个科技巨头都有一个“造车梦”一样,再加上原有的各种品牌,新能源这个赛道可以说已经非常拥挤了。
而与此同时的是,随着新能源的渗透率节节攀升,市场增长的空间也在不断缩小。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5.6%,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的规划目标。据乘联会的相关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会达到850,渗透率攀升到36%,而小米汽车要等到2024年上半年才能开始量产,到那时行业的可增长空间只会更小,竞争明显更加激烈。
不仅如此,今年还有特斯拉为这个本就竞争激烈的行业“火上浇油”,自新年伊始掀起的降价狂潮席卷了整个行业,很多新能源车企不得不跟随降价或者提供其他优惠措施来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然而,这样的做法优惠导致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成本压力增大,甚至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因此很多新能源车企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冒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坚持原价,要么冒着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跟进降价。